2022年北海市卫生健康委绩效工作亮点展示(三)挖掘医疗资源潜能 防疫治病两不误
一年来,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挖掘医疗资源潜能,促进医疗机构均衡布局,加强民营医院管理,加快城市医联体(含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筑牢医院感染管理防线,优化诊疗安全秩序,提升中医药管理能力,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寻医看病需求,做到两不误。
全力开展新冠疫情救治,有效保障群众安危
202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加强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人员的培训,全市共有核酸采样队伍约6000人、核酸检测队伍约300人,组建整建制医疗救治队伍3支174人。积极组织医务人员支援区内外等多地核酸采样、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工作。在北海“7·12”疫情中,建设投入使用3个定点救治医院、2个方舱医院,病人应收尽收,无死亡病例出现。及时扩建核酸检测能力,将原市二医院旧址建设为核酸检测基地,由市中医医院托管。及时启用北海市黄码医院和在市直各医院设立黄码病区,开设绿色通道,有力保障特殊人群就医需求。督促配齐配强院感管理人员,做好院感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院感防控能力。
优化扩容发热门诊,全力保障发热患者就医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全力推动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及时制定发热门诊接诊能力扩容方案,优化扩容发热门诊均衡布局,组织培训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骨干,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储备梯队。经过督促指导,全市有62家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1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00%开设发热门诊,全部24小开诊,切实解决发热患者看病难问题。发热门诊单日最大接诊能力提升至约10000人次,单日最大接诊能力较2022年年初提升约2倍,有效地应对了发热患者就医高峰。
大力推动诊疗安全秩序建设,获得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地区殊荣
进一步加强同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关系,深入现场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投诉)纠纷处置流程,印发《北海市推动安全秩序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以创建“平安医院”为核心的医院安全秩序建设。2022年12月,经自治区平安医院建设领导小组推荐和国家平安医院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北海市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地区”荣誉称号,这是对北海市过去5年来创建平安医院的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
提升中医药管理和服务能力,中医医院新院区被纳入全国100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
2022年6月,邀请区内知名中医医院专家到合浦县开展合浦县中医医院等级复审工作,经现场审核和网上公示,合浦县中医医院成功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2022年11月,举办“2022年北海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人,使得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北海市中医医院新院区被纳入全国100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使得北海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新增两家三级医院获批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编制《北海市医疗机构设置“十四五”规划》,明确北海市医疗机构十四五期间的主体发展方向,构建以政府办医疗机构为主体,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引导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易地搬迁(扩建)项目建设。2022年,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批准,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和北海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分别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5家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提质扩容,医疗机构布局更加均衡布局。
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
以城市医联体(含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中心,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落细。2022年3月,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北海市银海区卫生健康局举行深化医联体建设签约仪式,基本建成了以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主体、北海市银海区人民医院和银海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的“三二一”城市医疗联合体。截至2022年底,全市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县区3个,建成医联体31个,其中紧密型医联体8个,松散型医联体23个。参与医联体建设的民营医院3家,初步建成以公立医院为主导、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医联体建设格局。三级医院100%牵头组建医联体,29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参与率达到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