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科学技术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2021年,市科技局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2021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通知》等要求,结合科技部门实际,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一)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到位
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主要负责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广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推动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党组议事范围,在年度工作计划与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二是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和《宪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三是大力加强干部法治教育提升队伍法治素养,组织局机关及下属2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2021年普法考试,应考54人,考试及格54人,通过率100%。四是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推进科技各项法律法规普法工作。五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执行末位表态制度,严格落实《北海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并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作为年终述职内容。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
一是认真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认真开展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公平竞争和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全覆盖。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019年3月机构改革之后,我局原来知识产权局、专利办职能划转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我局对照自治区科技厅权责清单进行调整,调整后只保留了“科技计划项目审批”责任清单。我局制定《2021年度部门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表》,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录入广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向社会公示。
三是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针对科技服务对象、广大市民群众,通过培训发放资料、集中宣传、网络平台发布等方式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等科学技术相关政策法规。
四是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按规定聘用法律顾问并及时备案,在依法决策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今年以来,共接受法律顾问服务110次,包括现场会议、文书审核、合同审核、法律咨询、规范性文件审查等。
五是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民法典科普宣传月活动。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一周年的契机,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向社区居民赠送《民法典》书籍50本,发放普法资料100多份。组织北部湾转移转化中心的企业代表观看法制电影——《十二公民》,到福成镇星星农场社区开展农业科普进乡村活动;到南珠路社区开展宪法等法律宣传活动,提高法律意识。
(三)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编制北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北海市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行动方案》,发布“十四五”北海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实施《北海市科技强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落实高企认定奖补和研发经费奖补超1200多万元,全年发放创新券500万,惠及51家科技企业。
二是修订《北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办法》,提高奖补力度,提升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积极性。全年科技成果登记296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80项、推荐广西科学技术奖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7.86亿元。
三是建立“北海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有效减轻申报人负担,实现“最多跑一次”。优化项目经费拨付,加强风险管控,避免财政资金损失。实行A类高端科技人才无犯罪记录“告知+承诺”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居留许可”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二、存在问题
根据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法治政府建设与科技业务工作结合亮点不够突出。
三、202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