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北海市科学技术局2020年绩效工作展示

发布时间:2020-12-23 17:57   文章来源:北海市科学技术局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2020年,市科技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为奋力谱写北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一、加强科技攻关,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北海市三大主导产业及电子信息等7大产业树,激发科技潜能,带动经济效益发展。银河开关和深蓝开发集成和智能化配电设备系统,参与国家电网配电网改造,申请发明专利18项,产值5812.18万;诚德开发200系及304奥氏体不锈钢品质提升集成技术,新增产值12000万元,新增利税2169.2万。积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牵线医药专家、医院、医药企业,申报自治区疫情应急攻关专项5项。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率先在全区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引入第三方管理机构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推动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网上办理,减轻申报人负担,实现“最多跑一次”;优化外国人才服务,开通“高精尖缺”外国人才“绿色通道”,设立“一窗办理”,时限由14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创新创业活跃度提升,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7家,同比增长280.6%。

三、强化科技招商,推动转化现实生产力

组织渠道、平台、重点、线上招商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招商,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与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洽谈,引进注册11家。大力谋划“民企入桂”招商工作,成立河南、河北、山东省招商工作专班,招商8次,拜访企业38家,签约项目9个,投资额304.32亿元(100亿以上项目2个),在谈项目13个,预计总投资额超660亿元。

四、围绕“一区一中心”,加强成果转移转化

推进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提升工程,率先在全区筹建成果转化数据中心(IDC),2021年可发布技术需求数据超百万起。完善“成果超市”,汇集技术成果4968项、技术经纪人302位,通过线上需求精准查询,线下经纪人对接跟踪磋合,促成成果转移转化挖掘技术需求126项,促成技术交易200余项,交易额18.89亿元,创历史新高,科技成果登记17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超40项。举办大型项目推介路演活动5场,推介路演技术成果近40项,撮合2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洽谈合作。拟定《北部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计划用3年(2020年-2023年)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科技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功能,集聚区一期建设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二期建设正在推进,招募运营管理团队,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化运营管理,现入驻企业31家,认定高端服务业企业19家,营业收入达4300万元。

五、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出台扶持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办法,分类培养,梯次培育。银河产业城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石基信息认定为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创业平台90多家,其中国家级平台20家。建设“阿里云智能物联网(AIOT)产业加速基地”,依托阿里云生态系统技术和资源,填补北海市专业加速器的空白。举办2020年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市级初赛,广西微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海市冠标智慧声谷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广西赛区优胜企业”奖,广西微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晋级全国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北海高新区入围全国“百城百园”广西三强。

六、强化科技企业培育,提升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制定《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大力推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3家,全市共83家;北海精一、辉煌朗洁、龙浩光电等3家企业获自治区瞪羚企业称号;24家企业入库自治区企业CTO。做好高企奖补工作,2019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孵化器、瞪羚企业获得市级和自治区奖补共589.14万元。

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制定《北海市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工作方案》,推动实施县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工程、北部湾贝类种业工程、特色农业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提升农村科技服务能力,选聘科技特派员66名,下乡服务1000余次。实施科技特派员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强南珠对外合作,推进中菲、中泰、中日珍珠国际合作项目,设立南珠专项,开展南珠科研攻关。

八、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

深化产学研合作,自然资源部第三、四海洋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与北海企业联合实施产学研项目15项,广西大学与北海玖嘉久22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科研合作,共建联合研究生基地;广西精工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南海岛礁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技术示范”,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2项。依托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引进区外高层次创新人才22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交流合作,加强“东盟杰青”引进,我市3名优秀外国专家申报广西“金绣球友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