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1年北海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教基教〔2021〕8号
市辖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宣发〔2015〕9号)精神,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的有关要求,现将《2021年北海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及时收集活动资料,整理归档,并分别于2021年6月15日、11月15日前将活动总结(年中、年终)、图片及相关活动资料报送市教育局邮箱(bhzxxdy@126.com)。
附件:2021年北海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
北海市教育局
2021年3月15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陆国苑,0779-3201323;朱胜锋,0779-3210025。电子邮箱:。)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1年北海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宣发〔2015〕9号)精神,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的有关要求,现就2021年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建党100周年及我市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全体师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把师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引导全市中小学师生普及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在思想感情上认知认同,在学习生活中遵循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基本原则
1.实效性和长效性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认知认同,贵在知行统一。要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抓好抓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
2.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交汇点,认真总结在长期实践中既有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形式、方法,激发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
3.特色性和规范性相结合。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学校办学核心理念之中,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做到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三、培育目标
1.小学阶段:引导学生熟记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海中。从养成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全面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长、孝父母、明礼仪、晓善恶、懂荣辱。
2.初中阶段: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感恩教育入手,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高中阶段: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入手,教育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道德行为和法律法规的判断能力,自觉以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四、主要措施
(一)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学校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氛围。
2.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
各县区各学校要结合《北海市中小学实践活动手册》,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含小学拼音版、小学高年级版、中学生版)为参考,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近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落实好“三进”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考试评价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究教育方法和途径,把教育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3.健全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研究制定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具体措施,发挥好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社区的平台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以及“五老”人员和志愿者作用。在中小学建立学校、年级两个层面的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全市中小学全部建立家长学校,实现100%全覆盖。
4.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向“教育拔尖人才”学习活动,在教育系统形成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的行风正气,使以德立教、为人师表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意识,使依法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乐于从教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旋律和真追求。
(二)丰富载体和形式,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1.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在校园醒目位置、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树立大型永久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上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题专栏,在校内电子屏持续固定播出宣传标语,在校园张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公益广告,在校园广播中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广大中小学生
2.努力做好阵地建设。要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少年宫等场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等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要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队)会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结合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内容,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及开展规范守约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树立新时代青少年先进典型,发挥新时代好少年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熟知并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的知晓率。
4.要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的“三节”教育,反对铺张浪费,倡导绿色生活。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报校刊、景观设施、墙体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主流价值,抵制餐桌浪费、包装过度、生活浪费等不良风气;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
5.要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全民阅读进校园”、“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把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各中小学教学活动计划,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背、吟、诵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强化学生读书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从道德模范和经典道德文章中接受高尚道德品格的熏陶,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6.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广泛宣传雷锋同志先进事迹,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自觉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的光辉形象和奋斗精神激励广大少年儿童,从平凡小事和点滴细节做起,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实现学雷锋活动的长态化、机制化,把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7.开展好重要节庆主题教育活动。要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大节日,开展传统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要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100周年、“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要在党史国史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纪念活动,进行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要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要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时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8.开展日常文明行为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要经常性的广泛开展“文明就餐”“文明过马路”“文明旅游”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从小就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重要性,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切实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2.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按照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要求,创新活动思路,丰富活动载体,统筹安排好日常教学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关系,要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健全监督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教育工作,请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监督。要建立督查、奖惩、激励机制,强化对活动关键环节和重大工作的指导服务,建立并落实常态化机制,层层抓落实,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